新能源学院专业形象代言人

1.储能科学与工程 


张文俊,男,1984年生,博士,研究员,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和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客聘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伏材料与器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在Adv. Energy. Mater.、J. Mater. Chem. A和Chem. Commun.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担任Angew. Chem. Int. Ed.和Chem. Eng. J.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多次获得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和材料学会优秀论文奖。

专业认知:

储能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强交叉学科背景的新兴特色专业,涵盖电化学、储能电池、新能源综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等诸多领域,直接面向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革命战略需求。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储能相关的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与生产加工、技术管理与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还可继续攻读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专业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坚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能够精准发现和解决能源存储、转化、应用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为国家输送迫切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

2.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

李建明,男,1982年出生,博士,研究员,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氢能学科带头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中石油勘探院工作十年,曾任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部负责人。2023年3月加入宁波工程学院,现已入选宁波慈溪“上林英才”计划、宁波市“甬江人才工程”计划等。主要从事氢能等新源能、纳米材料、空气及水处理等领域的关键材料与技术的研发,当前专注于上述材料、技术及产品的战略规划、产业示范及工业化推广应用。目前在《Advanced Materials》等高影响力杂志共发表论文80余篇;合著专著2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件,授权30件;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0件,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2件;主持修订行业标准2项;曾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中石油勘探院“十三五”创新标兵、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石油化工协会优秀专利奖(排名1)等重要成果奖励20余项。

专业认知:

能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必将朝着可持续、更加清洁的新能源领域发展。发展新能源的核心在于从基础科学、关键技术、工程实践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产业化的进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孕育而生的专业,具有极强的使命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立德树人,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系统地掌握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素质。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可胜任氢能、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核电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获取与存储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

立德树人,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系统地掌握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素质。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可胜任氢能、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核电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获取与存储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张后程,男,1984年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新能源系统集成方面的研究。2012年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曾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福建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论文被引用3400余次,连续2年(2021和2022)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2023年5月以“学科带头人”加盟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此前曾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宁波大学工作10余年。

专业认知:

电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新能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新能源领域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到新能源发电、能源转换、能量储存、能源输配电、电力电子等方方面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方向)专业可以培养掌握电力系统原理和新能源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新能源行业对电气控制人才的需求,是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毕业生在新能源领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能够进入国内外各大电力企业、新能源企业、科研机构、工程设计院、智能制造企业等工作。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

本专业侧重于面向储能电池、氢能与燃料电池、光伏电池的电控开发与系统集成应用,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掌握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高电压技术、供配电与用电技术等知识以及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组装技术和评价方法,面向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储能技术等领域,培养主要从事电气工程有关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开发、电气设备制造、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开发型技术与管理人才。本专业采用科教融合的培养方式,本科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