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记忆中的灵桥终于回来了!

更新于 2016-07-30 14:31   发表于 2016-07-30 14:31   访问次数:2845 上一篇 下一篇

  已经走过古稀年近耄耋、超期服役的灵桥,在2013年9月接受了一场“大手术”。维修期间,历经了对维修方案的多次研究定夺,到动工后碰到了难以预料的种种问题,灵桥就这么在人们的关注中整整走过了三年。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好消息不断传来。城管市政部门发布消息称,灵桥大修工程终于完成,于今日恢复通车。市民们给予了无数牵挂的灵桥终于回来了! 

灵桥大修为什么会这么久?大修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昨天,记者走访了相关当事人,请他们讲述灵桥大修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大修工期为何滞后?

  施工复杂远超想象

  讲述人:灵桥大修施工方 江总工程师 

  在进驻灵桥大修工地之前,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灵桥的历史,给了我极大的震动。没有想到,灵桥在宁波人心中会有这么高的地位。对于宁波来说,这是一座极具历史意义、有着城徽般特殊地位的标志性建筑,灵桥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我告诉自己,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为兼顾灵桥的交通功能与文物价值,在本次大修工程中,我们既对灵桥结构进行了维修加固,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其文物价值,这使得维修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都大大超过了预期,远非普通新建工程可比。作为灵桥工程技术的负责人,我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随时都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例如图纸要临时修改,发现了新的问题需要克服。幸好在施工中得到了各方参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在灵桥病害论证、初步设计评审、基础加固研究、施工难题研究等关键阶段,各个单位各司其职、全力以赴。例如,邀请了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和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灵桥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反复勘测,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细化;邀请了宁波工程学院对老桥的原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检测评估;还邀请了多位工程院院士、桥梁专家、文物专家等为灵桥把脉治病等等。可以说,整个大修过程中的技术力量都是充足而雄厚的,每个步骤的实施也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优化,先后召开各类论证会议10余次,这使我们在施工时也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把灵桥修得更“强健”的同时,也不破坏它的原有结构。

  另一方面,由于灵桥的历史资料匮乏,桥梁的实际情况(尤其拱肋内部及下部结构等隐蔽部位)在维修前难以精确掌握。2014年5月,在对灵桥拱肋进行拆除后,检测单位对结构断面、尺寸、线形等进行了全面复测,发现拱肋的尺寸情况、内部构造、拱轴线位置与原设计方案存在较大出入,变形、锈蚀等病害情况也较预期严重。为此,设计单位耗时两个多月,重新对设计图纸进行了论证和调整。我和我的技术团队也经常要根据检测得来的实际情况,通宵达旦地对维修方案进行修改,以强化各步骤的科学理论依据。 

  由于文保审批、方案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灵桥大修工程的进度相对滞后。为尽量缩短工期,我们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加大人员、设备投入,不断调整和优化施工安排,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抢抓工程进度。 

  虽然工期一拖再拖,我们也感到着急,但又急不来。灵桥在宁波人的地位这么高,哪怕工期延长被人误解,也要把工程做好,不然对不起宁波市民的信任。现在灵桥终于完工了,我也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我来宁波三年,几乎都在三江口附近忙活工程的事情,来的时候地铁还没有通,现在已经通了。看着宁波一天比一天好,我也打心眼儿里高兴。 

  一共为灵桥铆了十万多个钉子

  讲述人:铆钉技术指导 司马老先生 

  我今年已60岁了,作为灵桥维修铆钉技术的指导,从项目开始施工一直跟到现在。每一座要修建或者修复的大桥,都像是我的孩子,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灵桥有十余万套铆钉,也是灵桥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项技术在十多年前就已经逐渐淘汰,换成了别的更好的工艺。我上一回给大桥做铆钉是在广州的海珠桥,当时国内还没有专业的铆接队伍。为了重现真正的铆接工艺,公司特地招来了50多名工人,每个工人都要经过三个多月的铆接工艺培训,才真正上桥施铆。这一次灵桥大修,我把这支有着丰富铆接经验的团队也给带来了,经过海珠桥的锻炼,他们现在可都是熟练工了。 

  烧钉、抛钉、穿钉、顶钉、铆钉,这五个动作要在15秒内一气呵成。为尽可能保持灵桥原有的外观,要在原来的钉孔上进行重新铆钉,这需要先将钉子烧红至1200℃左右。灵桥的结构特殊,内部施工空间狭小,要在小小的空间完成铆钉等一系列动作非常困难。在内部铆钉的时候,我们只有稍微瘦一点的人才能进去,人刚好卡在里面,不能回头,不能转身,有的人干一天,一下工就累瘫在地上,但是却没有出过一丝差错。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施工环境下,我们一共为灵桥铆了十万多个钉子。 

  作为一个老的桥梁建设者,我理解宁波人对灵桥的感情,我们也是带着感情去施工的,特别是灵桥这种有历史文化记忆的桥梁。看到灵桥一天天地修好了,我又找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这一生,我为能参与灵桥的大修而骄傲,再过几年,我还会再回来看看的,因为灵桥是一个有故事的桥。 

  不管再艰苦也要保证安全施工

  讲述人:施工技术人员 方艳红 

  我作为桥梁建设者,也从没有想到灵桥的大修会这么困难重重。施工期间,工地上的弟兄们真是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到后来大家都对灵桥有了感情,修桥更像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事情。我就来说说最难忘的几件事吧。 

  2015年4月,灵桥大修现场进入空箱和基础的加固维修阶段。为保障施工环境,必须在空箱前段插打钢板桩围堰,对围堰进行封底堵漏,形成无水环境。但是,在围堰施工过程中,由于奉化江两岸常年抛石护堤,岸边存在大量深度不一的抛石、块石,围堰的止水效果差,管涌现象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和10多名工友在江水退潮后,纷纷下到泥泞中,将机械无法清理的块石、淤泥等掏出来并运送上岸。由于江边的淤泥较厚,我们的脚都陷在泥里,最深处的江水直没胸口,行动时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我们在冰冷的江水里轮番上阵,最终完成了施工围堰。  

  经过人工封堵,管涌情况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难题:在施工中发现,灵桥空箱的实际构造极为特殊,被分隔为上下两层,且均存在开裂、露筋、混凝土碳化等病害问题,内部的淤泥厚达2米以上。在维修加固过程中,我还要和工友们钻到空箱内部,长时间进行打磨修复、粘贴碳布及放置钢支撑等一系列工作。尽管经过清淤处理,但空箱内仍有残留的淤泥,经江水浸泡后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在放置鼓风机后,仍难以解决通风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空箱内部的空间狭小密闭,材料运输也非常不便。所有加固构件都由我们自己搬运进空箱,每个构件可重达一二百斤。据统计,空箱维修加固期间,我们扛送构件的总重量竟达到了200多吨,最多每个人一天要搬一吨多。 

  在桩基加固的钻孔工序中,由于桩位孔内的部分石块难以被有效清除,并不断向下沉积,过程中还会出现卡钻及钻杆淤堵的问题,必须通过反复提钻、更换钻头的方法加以应对。除此以外,还存在灵桥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小,大型机械设备周转空间小,周边道路、航道的交通通行压力大等问题;大方量泥浆池布设,大批次混凝土连续供料等难题;以及老基础的空箱滑移、开裂等安全风险。面对接踵而来的技术难题,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研究了一套针对灵桥工程特点的有效工法,包括大直径钢护筒插钉纠偏、超大变直径截面钢筋笼吊装、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直径桩基钻孔成孔等,最终顺利完成了灵桥桩基的加固作业。还要提一点的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实现了零事故,在文明施工方面实现了零投诉。 

  现在工程终于完成了,我也要离开了。走的时候,我和几个工友在灵桥边留了一个影,我参修桥梁无数,灵桥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而灵桥的很多故事也吸了我,一下子走了,还真有些舍不得。 

  全部精确拼装

  施工记录多到用汽车来装载

  讲述人:施工技术人员 韩建新 

  在项目施工期间,我也听到过外面的一些传言,说是灵桥修不好了、合不拢了。其实,灵桥每一天都在向着“康复”的目标前进,有变化就调整、有难关就攻克,我们一直以来都很有信心。我来讲讲灵桥拼装的施工工艺吧,可以说,这次灵桥大修保证了修旧如旧的原则,灵桥不仅保持了原貌、甚至更为强健,这是经得起未来检验的。 

  灵桥的每一步施工,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流程,我们的施工记录多到用汽车来装载,甚至精确到了每一块钢板每一个钉子,为的就是让灵桥保持原有的属性。2014年7月,现场进入拱肋维修加固阶段,我们对拆卸下来的拱肋进行了喷砂除锈、电弧喷铝防腐、矫正、内衬钢板加固及配钻、施铆等施工作业。在配钻过程中,每块钢板和构件都要按照原先的点位一一钻孔。在完成配钻后,工人们还要在拱肋内部进行铆接作业。铆接时正值7、8月份,施工人员要钳着炙热的铆钉,钻到狭小的拱肋内部,从内部向外部精确穿钉和顶钉。狭小的空间里连转身都很困难,再加上钢制的拱肋被太阳晒得滚烫。施工人员形容,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热铆作业,就好像置身在烤箱中,每一分钟都是煎熬。这个时候,外面传言说,我们找不到老工匠什么的,其实工匠我们都有,作为国家一级桥梁企业,人才储备是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是没有问题的。 

  后来又进入现场拱肋拼装阶段,恰逢历史同期少有的长降雨天气。我们克服了雨水多、空中铆接效率低、多工序交错施工组织难等一系列难题,于同年12月实现灵桥拱肋全面合拢。 

  2016年1月,又紧锣密鼓地进入钢梁吊杆、横撑和斜撑的安装施工阶段。特别是钢梁吊杆的安装,没有任何支撑和吊点,全过程都要施工人员凌空进行。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用了双钩跨拱肋同步倒插式起吊安装的方式,即用双钩固定在吊杆两边,起吊后倒插入拱肋,施工人员在半空中同步对其进行定位和固定安装。过程中,对吊杆的安装精度要进行反复的核对及调整,最终顺利完成全部吊杆的定位安装。 

  灵桥的施工既复杂又有难度,但还是利用科学和专业手段给克服了。这期间,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士都前来查看过,对灵桥的大修工艺给予了充分肯定。 

  灵桥回来了,

  那种感觉真好!

  讲述人:陈先生 

 (网友与市民代表) 

  作为老宁波人,灵桥的大修我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相关的报道和实地查看。 

  灵桥是文物,是一座老桥,工期随时出现变化,我也请教过桥梁方面的专家,各种施工难题都是随时会出现的。现在灵桥修了,我几乎每天都到现场看看,感到比我想象的要好,灵桥的韵味又回来了,历史沧桑感还在,还增加了不少现代化的元素,桥变得更炫了,一下子高大上了起来。 

  我有一个建议,灵桥通车后,还要加强保护,特别是航道要加强安全管理,灵桥不能再被船撞了。  

  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6-07/28/content_979300.htm?div=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