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问赶路人

更新于 2021-12-01 15:54   发表于 2021-12-01 15:54   访问次数:586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政课讲什么?怎样讲?每位老师有着不同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方法。王震老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思政教学问题,也一直在进行认真的探索。日前,我们为此对其进行了专访。

对于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思政教师,王震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万世千秋的先贤圣德是一件多惬意美好的事情!”一谈到如何上思政课,王震老师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思政课和专业课不一样,是以思想引领为核心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因此师生之间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多和学生在一起,了解他们思想、心理,在沟通中传递对他们的尊重和爱。”“当然,思政教学也不同于思政工作,只有情感没有内容的课堂也不可能受欢迎。这就要多花力气备好课,进行大量的阅读学习,保持关注新闻热点的习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广博性、新颖性。”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内容为王”方能吸引学生。正因如此,王震老师的课一直颇受学生欢迎,历次“学评教”均在学院前列,更一举夺得了“首届全国高校思政教学展示二等奖”“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等沉甸甸的奖项。

教学和科研往往是不分家的。近五年时间里,王震老师还主持了十余项各类课题,其中省部级以上就有5项。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没其他办法,就是多花时间。”除去上课时间,周一到周五王震老师都会待在学校,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回家。他还特别强调了做科研一定要找好研究兴趣点,然后围绕这个点持续攻坚。“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而且干活还不觉得累”,王震老师说。2016年以来,他一直聚焦高校思政教学的精准供给问题,提出应将思政教学与学生成长发展期待相融合,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需求在内容、方式、方法、心理等方面的精准对接。为此他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做调查问卷,一起访谈学生,乐此不疲。针对这一研究领域,他已经发表了数篇相关理论文章。

在采访过程中,王震老师多次提到“感恩”这个词。“我的这点成绩,与学校为我的付出相比还差得很远。没有学校学院提供的良好环境和同事们无私的帮助,这些成果是很难取得的”,他满怀感激地说。他还提到一个小故事,刚开始做科研时,近一年时间里他申报的所有项目都颗粒无收,为此他十分苦闷,也渐失信心。正在这时,几位同事无私地将自己的课题申报书发给他学习,让他获益匪浅,大大提高了文本质量。“一般来说,大家不愿意把自己的申报书与别人分享,但这几位同事真的很无私。推己及人,我现在也很乐意把自己的申报书送给有需要的人。”

千万不要以为王震老师是只知道工作的“狂人”,他将生活与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周一至周五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周末一般都陪家人在周边看看走走。他笑称现在自己“堕落了”,“已经不怎么加班了”。短跑、跳远、羽毛球都是王震老师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运动会上,经常会看到他矫健敏捷的身影。“勤奋工作,快乐生活”,王震老师笑着讲述他眼中的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访谈结束,已近深夜。室外有点冷,校园渐入宁静,但繁星的满天仿佛在守候着那些还在赶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