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乐:为家乡奔忙的张康乐

更新于 2016-04-19 08:44   发表于 2016-04-19 08:44   访问次数:12559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一开学,还未到校的电信学院学生张康乐的电话被记者们打爆了。因为今年寒假他和发小成功组织了家乡近300族人拍了一张合影。甬派、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进行大篇幅报道后,新华网、环球网等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此时,张康乐还在西安。镇海电视台、浙江教育报纷纷跟进对他进行了采访约访。  


张康乐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阳赛村,今年大四,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村里每位老人的去世总让我惋惜不已。他们曾是这个村庄的缔造者和守护者,他们每个人好比一座乡村图书馆,一旦去世,那座图书管也就坍塌了!我想尽自己所能去引导大家关注起这样的“图书馆”,要做的事有很多……”张康乐说起了自己所做这一切的初衷。  

“也许一开始你是觉得好玩才打算做的,可你真的做后确实感动了我们很多人!”这是一位陌生叔叔对张康乐说过的话。  

其实,张康乐为家乡做的事远不止于此,他在去年完成了续写村里张姓家族的族谱,并组织拍摄记录了村里40余位老人的故事。他还创建了村里的微信公众号并负责打理。  

为村里族人重修家谱

2014年暑假的时候,张康乐在他二爷爷家翻看了自家的私立家谱:残破的黄纸片,感觉稍一用力就会化掉。二爷爷对我说,我们本家族的族谱一直是太爷爷续写的,可自从他去世后就没人管了。  

“我听过许多爷爷讲我太爷爷的故事,而最为激励我的,就是他成为了我们家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本着对太爷爷的敬意,寒假回家后张康乐决定承继起他未完的事。  

当张康乐把想法跟他的发小,也就是在山东读大学的张新扬说时,俩人一拍即合。经过商议,决定把阳赛村张姓家族所有的族谱重修一遍。  


张康乐没有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前后花了十来天将所有私立家谱的信息归结到一块之后,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些信息加起来还不能覆盖家族一半的人口,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不知所措。一些家族长者听闻这件事后说,可以试试从每家的灵位上寻找信息,实在不行了还可以把无法确定的支系单独列出来询问年纪高的一些老人,或许他们能提供一些线索。  

他们照此方法做了。“我记得每天晚上将一大堆白天搜集的资料放到电脑旁打电子档时,我和发小经常就不知不觉睡着了,有时半夜一两点醒来还要继续忙。”张康乐回忆道。  

经过几个月的整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基本将全部在村族人与旧家谱中先祖的关系理清了,四个多月时间修了家谱世系表,包含全村从康熙12年(1673年)至2015年十二代张氏家族所有姓名,涉及到的名字上千个。最终打印出来的世系表长达二十米。  

这件事后来被《宁波日报》、《东南商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张康乐表示,他将继续去记录家乡那些老人的故事。  

记录族人故事,建家乡“图书馆”

也许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值得仔细品味的书,独特而美好……  

在编修过族谱之后,张康乐总感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什么呢?对,是故事,缺少人的故事。这个家族人对阳赛这片土地的最深的记忆和感动。  

在张康乐心中希望建立的是这样一张族谱:上面不仅是几千个人的名字,而是希望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他们自己的故事。于是他和张新杨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2015年的暑假他们是这样度过的:回家后刚休息了没几天,他们便拿上纸、笔和手机,开始找村里老人聊天。他们希望将这个家族每个人的生平经历记录下来,建立一座乡村“图书馆”。  

他们为了这个目标而奔走努力着。  

考虑到家族中一些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他们决定先做个大致统计,看哪几个老人年纪最高,当中谁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然后先去拜访这样的老人,按此原则依次寻访。 



“刚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的,因为我们谁都不确信老人们的脾性,他们是否信任我们,是否愿意将自己几十年前的各种往事分享出来。但真的去了之后才发现,我们收获的惊喜远远超过预期。”  

张康乐记得和一个老人说明了来意后,他笑着说了一句,“我有啥讲的!”但张康乐并未理会他这句话,而是直接打开手机录音和他聊了起来。他先简单地问了一下老人爷爷奶奶及父母亲的情况,老人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然后又问了他小时候的一些情况,老人的回答依旧是枯燥乏味,见此情形,张康乐故意说了一句:‘您小时候过的应该非常有趣吧?’这下可好,老人瞬间板起脸来,回了一句:“没吃没喝的生活能有啥有趣的?”然后开始充满热情地讲起了自己故事…  

最终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搜集了四十多位老人、累计约80个小时的录音资料。回到学校后,又花了一个学期将所有录音翻译整理成了将近20万字的文字,再配以相应图片,最后印刷成册。在张康乐看来,这就是乡村的宝贵精神财富。  

组织全族人拍数百年来的第一张大合影

这次寒假回家,张康乐和张新扬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成功组织了近300族人的合影,实现了阳赛张氏家族数百年来全村人的第一张全家福。  

为什么要拍这张照片呢?寒假回到家,张康乐无意间想起了暑假搜集老人故事时给亚璞家爷爷拍的一张照片,然而等他寒假回到家,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已经离世好几个月了。  

而老人们是这个村庄的缔造者和守护者,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家族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晚年的他们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如此,张康乐感觉拍一张全族大合影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可是,当他将想法说与村里人听,人们却说,“这事不容易办,再者也没多大的意义”、“谁家和谁家有过节,他们绝对不会去”、“到时候来那么多人,万一出了差错谁负责”、“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什么企图”等,面对这么多否定,他们坚持了下来。 



阳赛张氏家族一共有200来户人家。为最大程度表示诚意,张康乐他们决定挨家挨户去邀请,每家邀请至少两遍。最初估计拍照大约需要1000元,张康乐在阳赛微信公众号上发起倡议。然而筹款的过程也不是很顺利。他和张新扬商议,实在不行就自己掏钱。但是,最终他们众筹到了这笔钱。实现了数百年来全村人的第一张大合影。  

这件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张康乐一下子成了校园“红人”。国交学院张春燕同学说,“反映在各人脸上的不仅是流淌着的同一血脉的丰富伸展,更是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各个时代的缩影。正如冰心所言,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源泉。一张简单的合影,一声清晰的”咔嚓“,或许不能代表与期许太多,然而,然而。”  

电信学院蔡居昊认为,在亲情乡情淡化的社会,家族的概念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组织族人拍合影的事不仅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体验,也让我们又一次放慢了脚步,重新回味了家的味道。与长辈一起照张相,聊聊天,比起自拍,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吗? 

张康乐自己说,“没想到这件事后来竟然感动了那么多人,这原本不是我所预料到的,但已然如此,我就权且当自己做了一点点有价值的事吧!至于说以后,我仍然会保持着这样一颗满怀乡土热情的心,接着做我认为有意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