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应用型大学建设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更新于 2020-06-15 14:03   发表于 2020-06-15 14:03   访问次数:2759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城市报2020年06月15日:

党建引领应用型大学建设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浙江省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苏志刚

宁波工程学院鹭林河畔杨柳依依。

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2018级学生分组开展物理项目课程实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浙江省宁波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宁工”)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坚持扎根地方办教育,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融入与保障中心工作来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路子。

党建护航明确方向  踏实前进勇闯新路

一所高校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办学方向、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最根本的是高校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思想引领为坚强保证,当好“一线指挥部”,突出“牵头”和“抓总”作用。

2010年,国家第一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综上可以看出,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地方高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要破解转型发展的难题,需要地方高校党委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把正确政治方向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

近年来,宁工党委以党建引领前行路,牢牢抓住应用型建设的发展机遇,确立了“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模式,争试点创示范,为加快建成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的发展之路;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成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

上下同欲者胜。明确的办学方向使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将学校推入应用型建设的快车道。如今,我校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浙江片区牵头单位、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及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并协同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党建融入中心工作  服务地方精化转型

“港通天下,书藏古今”。宁波作为一座现代化工业与国际港口城市,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亟需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及高水平应用型研究的支撑。对此,宁工党委聚焦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为重点,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不断激发党组织活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工作实实在在地融入学校各项中心工作中,有力推动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宁波市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及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发展要求,学校致力于建设五大专业群服务宁波五大支柱产业,深度参与“246”产业群的建设,并根据宁波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设了电子与信息、建筑与交通、材料与化工、机制与汽车、现代物流、大数据等六大工程中心,在服务宁波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宁工师生讲述着“一所学院与一座城”的故事。宁波是一座活力之城,四通八达的交通是承载这座城市脉动的血管。宁工建交学院将支部建在工地上,长年为宁波市政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杭州湾跨海大桥、金塘大桥及舟山连岛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都使用了该学院研发的成套工程技术;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采用的桥梁预制装配化技术,填补了我国陆上桥梁此项施工工艺的空白;在宁波轨道交通、机场路高架等市内重大工程现场,都有宁工建交学院老师和工程师专家们的身影。学院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经年累月的付出,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认可,“一所学院一座城”的美誉在宁波家喻户晓。

宁工师生书写着“汽车城里的大学”的美谈。位于杭州湾新区国际汽车城核心地段的宁工杭州湾汽车学院被宁波人亲切地称为“汽车城里的大学”。学院在这里与新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大众、吉利等单位及企业联合办学,着力打造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的国内一流汽车行业特色学院;建成杭州湾汽车研究院、汽车碰撞安全与轻量化研究院和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平台,获批宁波市试点特色学院;积极融入千亿级汽车产业园,源源不断地为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输送人才。近1/3的毕业生留在杭州湾新区就业,“出校门过条马路去上班”成为该学院学生的常态。

宁工师生描绘着“下一个‘大疆’诞生”的风景。为积极响应宁波市“项目争优、产业争先、科技争投”的发展号召,宁工党委牵手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推动市政府投入4.5亿元建设的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学院、清水湾智能产业园“两院一园”落户翠柏校区。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机器人学院,旨在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技术“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宁波样本”及培养新工科教育改革领域的“模范生”。

党建保障科学办校  有效实现学用结合

宁工党委用党建的思路和举措保证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落实。通过党建引领、制度保障、载体带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人才和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宁工通过“清廉宁工”建设,营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校园生态;通过“双带头人”标准配齐、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积极探索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服务等紧密融合的作用发挥机制。2015年,学校党委1号文件发布《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纲要》,通过建章立制和创新工作机制,实施“双合作”战略,一手拉着名校大所,一手拉着政府企业,形成与地方发展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具体成绩体现在:

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融合交出“高分卷”。宁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普遍认可。2018年4月27日,教育部在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宁工“产教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受到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广泛好评”。以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宁波工程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宁工学子成为服务地方的“金名片”。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提供人才支撑。从宁工走出的一届届毕业生,陆续成为学校向社会散发的“金名片”。建校37年来,宁工累计培养6万余名毕业生,20%的生源来自宁波,60%的校友扎根宁波,在化工、建筑、机械、物流、电子等行业及相关政府部门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十三五”期间,宁工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政府、社会和学生的充分认可,一则则喜讯接踵而来:在浙江省教育厅教育质量评价中,宁工2019年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本科高校第五、宁波市第一,连续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用人单位满意度从2015年第20位提升到2019年第7位。

科学研究成为助推地方发展的“发动机”。宁工党委将聚才、重才、爱才作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大举措。2019年,学校自主培养了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这是宁波市首位本土培养的外籍院士。近年来,宁工实施百名博士(教授)服务百家企业的“双百工程”,已使40%以上博士具有半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把科研带到一线,把经验带回课堂;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双能”占比达到65%。同时,宁工党委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指挥棒的作用,制定有关教师参加服务社会活动、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等政策,激励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近些年,学校来自企业的年科研经费量跻身全国高校200强;2019年在最好大学网的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排名中位列全国174名。此外,宁工先后建立象山、三门、奉化3个县域实体研究院,以及临空经济研究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如今,宁工70%的横向课题来自宁波、转化在宁波,为区域发展创造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图片由宁波工程学院提供)

http://paper.people.com.cn/zgcsb/html/2020-06/15/node_2611.htm?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