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用文化方式浸润有灵魂的校园

更新于 2017-01-01 13:41   发表于 2017-01-01 13:41   访问次数:2747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文化方式浸润有灵魂的校园

——宁波工程学院打造文化校园纪实


‍‍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学校前行的根本动力。随着学校主校区的全面建成启用,校园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浸润有灵魂的校园:精神文化提神昂气、行为文化领航引路、环境文化宜人养心,文化的阳光普照大学校园。    

经过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和专家研讨,在刚刚过去的11月,宁波工程学院风华校区的路、桥、广场等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鹭林河、阳明广场、风华广场、知行路、合一路、讲实路、求精路、精工路、天工路、文渊路、文津路……    

精神文化铸灵魂

精神文化是大学的内隐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魂,最能彰显学校的鲜明特征和独特气质。宁波工程学院精神文化的灵魂便是校训“知行合一”和学校精神“讲实求精”。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核心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知行合一”的思想,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阐述该思想。“知行合一”也是我校的校训,该校训虽然是升本后才确立的,但是“知行合一”的精神从学校创办之日起,便已深深植根在宁工人的骨子里。    

如果将学校专科时期的发展划分为创业期(1983-1990)、改革期(1991-1998)和跨越期(1999-2004)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它们和校训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概括为:建校伊始,以知促行;稳步发展,以行促知;继承发展,知行合一。    

学校的前身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1983年立项,当年建成。在无资金、无校舍、无师资的困境下,第一代宁工人艰苦创业,筚路蓝缕,以知促行,提出了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对策,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先例。1984年,通过努力争取,原联邦德国援建了我国四所高专,我校是其中之一。    

1983年9月22日,学校确立了高专时期的校训“团结创新讲实求精”。这个时期非常艰苦,正是在老校训的激励下,创业者们通过几年的努力,1985年建成化工楼,1986年建成1号教学楼,1987年建成建工楼,短短几年内校园初具规模,当时被赞誉为“高专速度”。    

尽管建成了几栋大楼,但是当时学校还是面临着一系列困境,环境差、管理弱、实力不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经过八年强基固本,迈向了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和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新目标。“示范性”高工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为后来的升本打下了重要基础。    

虽然专科时代已经取得了可谓辉煌的成绩,但进取的宁工人从未止步,又向升本吹响了冲锋号。1999年,学校第一次申请升本建立宁波工学院未果;2000年,学校迁建升本拟办宁波理工学院失愿;2002年学校第三次申报创办宁波工程学院,在2004年教育部召开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会上顺利通过。六年时间,三次升本,全校师生锲而不舍,终偿所愿。2004年5月,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同年11月,确定“知行合一”为校训。    

如何办好一所本科大学,是这个时期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专科时期,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主两辅、一精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秉承高专办学时期积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按照本科高校办学规律和标准,形成了“知行合一,双核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个牛鼻子,将“知行合一”的内涵与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以“三统一”来进行诠释:“理论与实践统一,智慧与美德统一,知识与技能统一”,并成为学校办学、育人以及师生员工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整合、凝练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心理追求。宁波工程学院的师生员工,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认识,把学校精神浓缩为四个字:讲实求精。    

讲实求精源于宁波工程学院的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校训“团结 创新 讲实 求精”的后四个字,概括朴实无华,内涵丰富深刻。讲实求精的内涵可概括为“三讲三求”,即:为人讲实在,工作讲踏实,结果讲实效;学问求精深,技能求精湛,事情求精美。 

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对知行合一是这样阐述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到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这里头核心是一个“实”和一个“精”字。可见校训“知行合一”和学校精神“讲实求精”在精神内核上是相通的,二者珠联璧合,构成了宁波工程学院精神文化中的核心成分,已成为学校的基本品质和底蕴,如春雨润物般深深渗透在教职工的内心深处。    

行为文化砺品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贤土、周绪红、薛群基,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残奥“双冠王”周佳敏……“宁工大讲堂”创立于2014年3月,虽然时间不长,请来的主讲人却个个名气响当当。作为校级品牌文化讲座,“宁工大讲堂”致力于打造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迄今已有近30位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前来讲述他们的经历与体会,深受师生欢迎。除了“宁工大讲堂”外,二级学院分讲堂也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电信学院的科学大讲堂、经管学院的经济大讲堂、人艺学院的人文大讲堂……每周校园里都会有几场人文学术类讲座,如同浓香的鲜花,引得好学的师生如蜂蝶般闻香而动,尽情吮吸着知识的花蜜。    

“知行合一”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除了精心举办人文学术类讲座外,学校努力打造活力四射的实践文化品牌,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业创新等活动,努力构建以学科专业为特色的“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余音绕梁的合唱团、婉约古雅的民乐团、美轮美奂的舞蹈团、火爆帅气的街舞团……大学生艺术团让艺术走进学子心灵,感悟真善美;以镜头为“眼”的摄影协会,脚踏“风火轮”的轮滑协会,笔墨飘香的书画协会……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子们的业务文化生活。在这些社团中,有一批学生科创团队大放异彩,成为学子们的心头爱。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科创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智能机器人创新团队、节能汽车创新团队等学生科创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蓬勃生长。今年10月以来,国家级各项比赛的一等奖扎堆而至,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城市管理竞赛一等奖……在硕果压枝的金秋时节,学校的学生科创也收获了金杯和口碑。    

环境文化润身心

一砖一瓦都是故事,一草一木都有文化。徜徉在宁波工程学院校园里,不经意间,你的心弦就会被美丽的校园环境轻轻拨动。    

学校的人文景观主要位于校园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是南大门、校训石、阳明广场、王阳明石像、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风华广场和北大门。庄重大气的南、北大门本身就是靓丽的人文景观。南大门由六块方方正正的巨石组成一个半开放式的校门,石间种着半人高的绿植,石头上分别雕刻着“宁波工程学院”几个朱红色的大字,红绿相间,分外美丽。北大门的浮雕吸人眼球。浮雕正面,中间的基石上刻有象征着传统工匠智慧结晶的斗拱图案和学校校标,寓意着如同斗拱承载着建筑的重量,学校也担负着培养优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浮雕背面,刻的是学校精神“讲实求精”和它的具体内涵。雄浑厚重的校训石和王阳明石像是阳明广场上的点睛之笔。校训石上摹刻着王阳明手书“知行合一”几个大字,清劲峻游。王阳明石像高高矗立在图书馆前,面南而立,手握书卷、衣袂飘飘,如同先贤穿越时空,注视学校师生如何传承和弘扬“知行合一”的思想。    

学校的人文景观处处渗透着校训和学校精神。除了校训石、王阳明石像、北大门浮雕外,图书馆大门两侧高贵大气的紫铜浮雕也分别以王阳明头像和齿轮为装饰图案,配以“知行合一”和“讲实求精”的文字及内涵,人文与科技、历史与现代在这两面浮雕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校史馆更是展示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精髓的一个窗口,把学校30多年办学历史用光与影的手段鲜活展现,把一代代宁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跃然纸上,真正实现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    

学校最美的自然景观当属鹭林河。鹭林河从东向西横贯整个校园,宛如一条玉带,系在校园腰间,在自然划分生活、教学两大区块的同时也成为校园主要的景观长廊。沿河展开的十二座桥璧合珠联,桥造型取江南古桥之意象,上下课高峰期,桥上人流如织,学子们青春的倩影倒映在河水中,灵动而美好。鹭林河两岸杨柳依依、绿草茵茵,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白鹭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前来安家落户,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不时有洁白轻盈的身影掠过,勾画出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墨丹青。    

   校园文化之于学校,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一样重要,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高校,宁波工程学院正全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    

http://nb.ifeng.com/a/20161226/5266489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