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4月29日: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昨举行公开答辩

更新于 2014-06-17 14:46   发表于 2014-06-17 14:46   访问次数:4050 上一篇 下一篇

2014-04-30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宁波日报429A7版:

城市道路平均车速有望提高15%

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昨举行公开答辩

  

   本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陆灵刚 

       日益频繁的海洋和大气灾害能不能预防?海水养殖能不能转到深海进行?城市交通拥堵有没有可能得到改善?昨天,首批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公开答辩会上,3家协同创新中心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打破科技、人才、产业等部门界限,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这将是今后在甬高校服务地方的主攻方向。昨天的首批市协同创新中心答辩会上,宁波大学“非线性海洋和大气灾害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型海洋养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参加了公开答辩。

       三家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将着力破解宁波海洋安全、深海养殖、城市交通拥堵等难题,深深吸引了答辩会专家。

       哪些海域容易发生灾害将有据可查

       宁波大学的“非线性海洋和大气灾害系统协同创新中心”,看起来很是深僻,其实每一项研究都与宁波人尤其是渔民息息相关。

       一艘船好好地在海面上航行,可忽然间就遭到了海浪袭击;日益频繁的海洋和大气灾害给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2013年“菲特”台风给宁波带来的灾害损失达到333亿元。针对这些问题,中心将对多年来宁波附近海域发生的类似灾害事故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出哪些海域容易发生灾害,并向社会公布研究结果,对广大海洋作业人员作出及时提醒。同样的,中心还将对宁波范围内的雾霾分布、频率等进行研究,以制订预防方案。

       此外,中心还将研制一种高效能的电池,以备台风等灾害天气来临时应急供电;并制订台风的预防、应急方案。

       市民很快能吃上深海养殖鱼

      宁波人很快就能吃上美味环保的深海养殖鱼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新型海洋养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已成功研制沉底式网箱,并已在象山县韭山海域投放养殖。

      这支中心团队中,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1人,70%以上成员具有博士学位。

      中心陈俊华教授说:“现有的海水网箱养殖多集中于避风条件好的近海,但是长期的高密度养殖已经引起水质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并直接导致鱼类品质下降、病害增多。”

      “我们研发的这套设备,解决了深海养殖需要解决的风浪、供电、投喂饲料等问题,养殖出来的鱼品质更好。因为深海风浪大,我们就专门安装了沉底式网箱。投喂麻烦,我们就安装了自动投喂装置,无论你在外地出差还是在家休息,只要一个按钮,就可以远程启动深海方位的装置进行喂鱼,5天至10天人工加一次料就可以了。”

      “这两项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是海洋发电,这样我们就能随时观察鱼是否已经吃完食物、长得有多大。”   

      据了解,该装置现已经在象山县韭山海域投放养殖,最大的一个网箱有40米。

      城市道路平均车速有望提高15%

      缓解道路压力,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节能减排。这就是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研究任务。

     “你们怎么治堵?”“你的技术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你觉得宁波未来的交通是怎么样的?”城市拥堵的话题一抛出,引来了专家的一个个提问。

     中心教授杨仁法回答:“治堵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目标,就是宁波的出行能够像香港一样,90%以上出行靠公交,这里的公交是大公交,包括地铁、公交车等等。”

     “现在,出门办事之前,我们常常会想:现在这条路堵不堵,换条马路是否会通畅些。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能告诉你前方的路况,就会少走很多冤枉路。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这个愿望今年底就会实现,宁波会发布城市拥堵指数,有效指导市民出行。”

     据介绍,几年后,我市将建立智慧交通,到时,宁波城市道路平均车速将提高15%,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下降20%,交通运行过程中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也将减少15%。